一、地理位置及鄉名由來
尖石鄉位於新竹縣東南方,是新竹縣三個原住民族地區的鄉鎮之一,面積最遼闊的鄉鎮,面積廣達530平方公里,西與橫山鄉為界,東至宜蘭縣鴛鴦湖保護區,北和桃園縣復興鄉為鄰,最南以中央山脈的品田山和臺中縣為界,境內又因為山脈聳立而分成前山、後山兩大區域,前山是頭前溪的源頭,後山則是大漢溪水系的發源地,尖石鄉境內全為山岳地帶,氣候平均溫涼,地廣人稀,轄區幅員遼闊,地形崎嶇陡峭,擁有豐富的天然景觀資源,堪稱新竹縣的綠色命脈。鄉名源自於轄內那羅、嘉樂兩溪匯流處聳立如尖筍的巨石,這座型態雄偉的巨石岩,雖經長期受大自然烈日與暴雨的侵襲,卻依然堅毅挺拔,象徵著轄內原住民在艱困的環境中,不怕艱難、越挫越勇的精神,故以尖石為鄉名。
二、人口及人文風情
尖石鄉計有義興、嘉樂、新樂、梅花、錦屏、玉峰、秀巒等7村,總戶數為2,701戶、人口數為8,530人。屬泰雅族原住民族,共分成三大系統,分布於油羅溪水系的義興、嘉樂、新樂、錦屏、梅花等村,以泰雅族澤敖利亞族的加拉排群為主;後山大漢溪水系的玉峰村則屬賽考列克亞族,另秀巒村所屬部落為祖居地在南投仁愛鄉紅香部落的基那吉群,另外玉峰村所屬者為祖居地在南投仁愛鄉力行村的馬力光或馬力巴群,兩村居民的祖先,遷徙到尖石的歷史,已經有3、4百餘年。
ATAYAL,原意為:「人、勇敢的人」,也是泰雅族的名字,分佈於台灣中北部中央山脈地區,以農耕為主、狩獵為輔的生活型態,織布技術純熟,技巧繁複且精巧,其中以紅色象徵血液,具有生命力之意,故而喜好紅色服飾,有紋面習俗。社會組織以祖靈祭祀團體為主,歌舞動態活動以口簧琴與口簧琴舞為特色。泰雅族是個平權的社會,由具聰明才智,有領導能力的人擔任部落領袖。遇到部落有重大事情時,則由領袖召集長老會議以決策之。 在日常生活之中代表男性需要負責建造房屋與糧倉、外出狩獵及提供保護與糧食;而女性則需要滿足家中的需求,例如成員的衣著、家中的餐具及飾品等。一般而言,家中的長子可以繼承父親的房屋,而其他兄弟則需要自行建造房子,但在建屋過程中,其他親兄弟都需要提供協助。房子建好之後,這位泰雅族人就會自然成為房子的守護者,負責保護家人裡其他成員的安全以及提供足夠的食物。泰雅族人對於菱型最為推崇,因此多數的花紋都與菱型有關。泰雅族的手工藝取材於大自然,透過原住民的智慧和巧手,利用藤及竹子編製成各式各樣農耕、漁獵及生活用品。
三、文化歲時祭儀
泰雅族自古以來就有
許多祭典,主要隨著季節及農耕活動而舉行,泰雅族主要的祭典包括開墾祭、播種祭、豐收感恩祭、狩獵祭、祖靈祭及祈雨等6項。
(一)開墾祭
早期原住民農耕時並不施肥,種植數年後地方耗竭,必需另尋新地,這種耕作方式亦稱為遊耕或火耕。墾伐清除雜草之後,再日曬多日後,林乾葉枯之時便要燒清,主人亦請部落壯丁協助放火,放火燒前,請長老祈求祖先賜安順利,以免火苗得風助而產生災害,並請穩重和善的人先行燃火,燒完後,擇日再去清除樹枝及石頭,以方便播種,主人會在開墾地上以酒食款待親人及族人,亦同祈求祖先的保佑使得農種順利。
(二)播種祭
開墾後的園地,到了播種季節,部落頭目召集族人代表討論播種的各項準備工作,並決定代祭的日期、人選及傳達一般禁忌的規定。選定日期後,再派部落代表二人先進行「左行祭」,再返回部落向頭目報告情況,並由總頭目告訴族人各家戶播種的時間,結束之後,為祈祖先護祐豐收,部落族人再舉行賜福祭。在泰雅的祭儀中,播種既是最為重要也最多禁忌的祭典,對於泰雅族而言,穀是主要的農作物,如果收成不佳將會影響一年內全族的生計,播種祭相關的禁忌包括:行祭前必須生火,且火種不得熄滅,否則小米不會發芽;不砍生草,否則稻殃將會枯乾;前往行祭時碰到他人不得交談,否則將會觸怒祖先。
(三)狩獵祭
部落為了準備豐年祭時所需的祭品及部落同樂的物品,由頭目召集族人開會,開會後,先派兩名代表到路上觀察鳥的動向,行「鳥兆」卜吉凶,如果是吉兆,則報告總頭目,決定狩獵日期,部落選定12位壯丁,當到達目的地之後,就先搭設獵戶,經過五天的狩獵,將獵捕到的野獸、鳥類集中整理,回到部落。狩獵隊回到部落後,部落的婦人準備晚餐,款待狩獵的壯丁,並且跳舞飲酒,慶祝豐收。
(四)豐收感恩祭
在小米豐熟時,頭目召集族人代表召開會議,商議收割時的規定事項,並且舉行祭禮,會議後,各家在清晨時分派家人到小米園裡舉行祭禮,並邀請親友、鄰居協助,收割前並舉行DaSa-ing (收割禮)。待小米曬乾,在入倉前,家中長者要行藏祭禮,等所有部落族人皆收割完成,總頭目立即集合所有代表,舉行豐年祭的籌備會議後,立即舉辦豐年祭祖活動。
(五)祖靈祭
祖靈祭通常於農產品入倉之後舉辦,主要目的為感激祖先的護祐。祭祖日時由頭目帶領族人到墓地附近祭祖,並由頭目呼喊祖先,各家族開始唸祭文,祭完離開墓地的時候,所有參加祭祖的族人必需越過火堆,表示與祖靈告別。
(六)祈雨
在泰雅人的心中,乾旱收成不佳是因族人冒犯祖靈或族人違反祖先所定之規矩,祖靈所給予的懲罰,因此每逢一兩個月不下雨,影響農作物生長時,族內長老便會帶領家中老老少少,到河邊露營祈雨,連生病不良於行的族人也必須帶離開家中。祈雨時的祭品以農產品及獸肉為主,並由祭司祝禱問卜、詢問祖靈原因,祈雨期間,夜間露宿河邊,白天則返家工作,遇雨則結束祭典。
四、神話故事
(一)石生傳說:泰雅族人在台灣居住已長達數千年,而且遷移散佈的地區極為廣闊,依其語言與社會組織的差異,可分為賽考列克、澤敖列與賽德克等三個亞群,因此,有關他們祖先的起源傳說也分為三個地點。賽考列克亞群認為他們的祖先是現今南投縣仁愛鄉一個稱做賓西布干(Pinsebukan )的地方發源地;澤敖列亞群的起源傳說則為現今新竹縣尖石鄉南端的大壩尖山;以上兩亞群泰雅族人(合稱泰雅族)的起源傳說中,他們的祖先都是從石頭所生,這就是所謂「石生」傳說,普遍傳於這兩個亞群各部落中。
(二)姑浦大總頭目:頭目在泰雅爾語為「馬拉厚」。馬拉厚是受民眾的信任,並能解決族人的紛爭的首領,一旦發生戰爭,必須身先士卒,同者,並尊敬親人及年老者,而且其本身的家庭要很美滿。姑浦大總頭目曾訂下很多生活規範(GaGa),勸大家要行善,又告訴其子孫,人死後的靈魂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善男信女所走的;一條是有罪的心必經的。在這兩條路的交叉點上,住著一位判別善惡的神爺,凡是繞過那裡的靈魂,都要先在左手手掌上塗以紅色的油。一塗上紅油後就洗不掉的是善良的人,就讓他過彩虹橋走上極樂大道;反之,一洗就脫落的即為惡人,就讓他走一條有許多吸血蟲的路,一一走向地獄的路。
(三)日月傳說:在遠古的時代,天上只有一個太陽,沒有月亮。因此半年為白天,半年為黑夜。人們無法適應這種環境而困苦不堪,想了種種法子要改變這情形。那時,有一個人想到,如果將太陽分為兩半,或者可以分別出晝夜,那不是最好的方法嗎?於是,選派了3名強健的青年背負著3個嬰孩,向日出的山谷出發。由於路途遙遠,當他們到達目的地時,原先的3名青年早已老死,而那3個嬰孩則已長大成人,並繼承遺志將大陽射成二半,成為射日英雄。白天出來的一半,叫太陽,夜晚出來的一半,叫月亮,自此日子才有了晝夜之分,人們的生活也才安定下來。
(四)卜鳥希利克:「希利克」在臺灣鳥類的分類上屬畫眉科,名稱為「繡眼畫眉」。 祖先們凡是要舉行結婚喜事,或是出門打獵、出草,甚至有關於耕種的事情,在開始做之前,都要先聽聽希利克鳥的鳴叫聲,或是觀察牠飛行的方向或狀況。當牠發出悅耳的「希-希」聲時,就表示族人可以按照計畫去做事;若是聽到急躁、短促的鳴叫「吱、吱」,或是在族人的面前慌張地亂飛,就表示不吉利,希利克鳥是泰雅族人最喜愛的鳥兒。